查看原文
其他

天府粮仓的小麦熟了!

成都日报 2022-07-22

全文1493字,预计阅读需5分钟



又到了蓉城小麦收获的季节。

这几天,

乘着阳光普照的好天气,

四川天府新区

田街道清华村村民苏小平,

每天都会驾驶收割机

从金黄的麦田驶过。



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好!平均每亩能多收100斤,年底的分红又能涨了!”


看着金黄的小麦在收割机下从收割到脱粒一气呵成,苏小平笑意满满。



苏小平是天府新区自勤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员,他劳作的地方,就是天府新区唯一的高标准粮油示范基地——由合作社运营的天府粮仓。


“用上各种新技术,我们合作社今年的小麦产量预计将达到1000吨。”自勤农机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苏烈说。



藏粮于器

“黑科技”提升粮食种植效率


行走在天府粮仓,不时能看到种植粮食的“黑科技”,能自动脱粒的收割机,正是其中一员。


“目前,我们有4台收割机在土地上运行,平均每天能收割300亩小麦。”苏烈介绍,使用收割机,一方面能节省大量人力,同时,还能省下“脱粒”这专门一道工序。



收割后的小麦,则将被送到合作社建设的烘储中心。记者看到,潮湿的小麦被送入大型的烘干器,很快,干燥的麦粒就从机器的出口源源不断输出。经过打包和储存,它们将根据订单送往客户手中。



“小麦必须在晒干后才能销售。过去,我们只能把小麦铺在院子或者马路上,用阳光晒干,那时100平方米的平地,每天才能晒几百斤小麦。”苏烈说,有了大型烘干机,他们每天能烘干的小麦数量达到90吨以上。



在天府粮仓的土地上,记者还看到高效种植的旋耕机、自走式喷杆喷雾机、农业植保无人机……这些高科技“武器”,可高效进行粮食作物除草及病虫害防治,也因为有了它们的帮助,天府粮仓被打造成名副其实的、粮食产量年年攀升的真粮仓。


藏粮于技

与农技站合作,以新技术提高粮食产量



在天府粮仓探访时,一片麦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:这片土地与其他麦地分隔开来,里面麦子的麦穗,似乎也比其他土地上的麦子要厚实一些。



“这是我们的试验田,专门用来试验最新的种植技术。”苏烈介绍,合作社与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达成合作,农技站一旦研发出相对成熟的种植技术,就会派技术员过来传授。


“今年的小麦每亩能比去年多产100斤,就是因为技术员去年教授我们,在11月种下小麦后,要到第二年1月按照他们的方法再追一次肥。”苏烈告诉记者,眼前的试验田,则正在试验一种全新的种植工序。


据了解,新的种植工序需要多加一次翻耕,并在播种完用旋耕机再打一次土。据苏烈测算,新加的工序将给每亩小麦增加约100元的成本,但他决定,一定要把这一技术运用到下一波的小麦种植中,“因为从试验田的产出来看,用上新技术,我们每亩的土地能多产约200斤小麦,增加约200元的收益。”


藏粮于地

保护耕地 让好土地产出更好的粮食


在麦田边缘,记者还看到一片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地块,其部分地面,还被木板盖住。


“这里,就是我们的农业面源污染观测站,也是成都市农田面源污染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天府新区监测点。”苏烈告诉记者,每到下雨或者规定的时间节点,他们就会从这里采集水样并送到专业机构检测,从而精准掌握土壤最新的情况。



“好土地才能产出更好的粮食,深耕农业多年,我们一直对耕地保护特别重视。”苏烈说,一旦通过检测发现土地出现肥力降低、施肥过量或土壤板结等情况,他们就会根据检测的数据,针对性地对土壤进行改善。


不仅如此,苏烈每年还会采购、储存大量有机肥,并根据专家的建议对土壤进行调节。“今年,我们就调节了500亩土地。”



苏烈最后告诉记者,今年丰收的小麦,部分会作为粮食投放市场,部分则会作为酿酒的材料销往酒厂,“小麦丰收完后,我们将紧锣密鼓地种植水稻,并结合水稻打造我们下半年一款农旅产品,届时,也欢迎市民一起过来看看。”





推荐阅读


成都人的“菜篮子”基地多5个!


成自高铁第一高桥连续梁顺利合龙




成都日报锦观新闻

记者 白洋

编辑 周杨云

视频/图片 李冬

校对 蔺虹豆

审核 庄伟伟 饶竹舟 单正华

监制 吴东伟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